荣筱箐
纽约封城前一天,我住的小区马路边有几个人抓紧最后的机会聚在一起抽烟闲聊,我走过时听到其中一个说:“千万不能戒烟啊,那样你会死得更快。”
她指的可能是对尼古丁求之不得的抑郁而终,而不是死于疫情。那个时候纽约市卫生局正在反复强调,抽烟会削弱肺功能,使你染上病毒后更容易不治。这种说法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国医学杂志》2月28日就发表过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抽烟被列为加剧新冠病情的几大因素之一。
可是,这两天情况突然发生戏剧性转折,法国的科学家在科学论文网站Qeios上发表了他们的一份研究,说抽烟不仅不会加剧新冠病情,还可能防止病毒入侵。
这份研究分析了500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数据,其中包括350名住院患者,发现其中烟民只占5%,按照这个数据推算,烟民感染新冠病毒的比率比非烟民低80%。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因为抽烟者吸入肺部的尼古丁蒙在了体内一种叫ACE2的细胞上,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而这种细胞正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落脚点。
郑重声明:烟民们可不要认为科学家是在号召你抽烟,人家明确说了,即使如此,抽烟总体上坏处仍然大于好处。因为你想啊,靠吸烟防病毒就相当于你给嘴巴和鼻子罩上一层保鲜膜,虽然可以百毒不侵,但一不小心也会把自己憋死。
但科学家们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这个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会儿说咖啡防癌一会儿又说致癌;一会儿说红肉对身体有害一会儿又说有益。最近连牛奶也中枪了,今年二月加州Loma Linda大学健康中心的一份新研究说,每天喝一杯牛奶,罹患乳腺癌的机率就会增加50%。这让一代代抹上牛奶胡子,从小教导我们要喝牛奶的明星和他们背后的金主美国奶业协会情何以堪啊。
在美国,科学界的这种前言不搭后语背后其实有着深层原因,简单说就是商业利益。比如制糖业60年代就出巨资请哈佛大学的科学家研究糖和脂肪与心脏病的关系,结论当然可想而知,脂肪被指心脏病最大诱因。《纽约时报》之前也曾报道过,可乐公司出巨款资助科学研究的事,这些研究最后大都发现含糖饮料跟肥胖症关系不大。
纽约大学营养学教授Marion Nestle所作的一份研究,对168项食品行业资助的科学研究进行细查发现,巧了,其中156项得出的结论都对出资人想看到的结果,相当于90%。看来科学家尊重事实,可也知道别咬喂饭的手这个简单道理。
新冠疫情开始以后,本来已经被商情弄得扑朔迷离的情况,又因为科学家的未知领域无限扩大显得更加复杂,再加上政客们拍拍脑门一通瞎指挥,真弄得人找不着北。
比如,一会儿说戴口罩没用,一会儿又要求所有人出门的时候戴口罩;一会儿说年轻人感染机率低,一会儿又说年轻人病情严重的也不少,而且还常常发生血栓;一会儿说治疗疟疾的氯喹及羟氯喹对新冠有用,一会儿又说不仅没用还常常适得其反。一会儿说新冠死亡率高达3%,一会儿又说只有0.3%。
怀着对科学无限崇敬之心,我斗胆断定很多从一开始就谨尊科学家和卫生管理部门教导的人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些幸存的也已经快被弄疯,难怪很多人打算注射两针消毒液,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只不过世界太复杂,不如一了百了,就像当年神片《大话西游》里被唐僧唠叨得上了吊的小妖。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对着镜子说中文”)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