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阴转晴, 43-60华氏度

《拯救邻居麦克》

荣筱箐

 

终于,我家附近的超市开始排长队了,很多货架空了,吃的用的都成紧俏商品了。此情此景对我简直像deja vu, 大概一个星期前就有在中国的朋友从微信上发来显示了这样场景的录像和照片问我美国是否陷入了恐慌。那些影像中,在明显是美国的商店里,人们蜂拥而入,货架瞬间扫空,好像蝗虫从天而降吞噬麦田一样,可那些影像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感恩节后黑五扫货的镜头。哈哈哈,显然是谣言惑众唯恐美国不乱嘛,我笑他说。而现在我简直怀疑那位朋友是个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

(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美国纽约。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这次疫情在美国开始蔓延之后,纽约的华人反应都比身边的老美快出两三步,老美以为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旅行禁令就能挡住病毒的时候,华人已经开始囤积大米和洗手液;老美开始买洗手液的时候,华人已经开始抢购退烧药和咳嗽糖浆;老美还马照跑舞照跳的时候,华人已经开始取消各种晚宴和集会;老美还若无其实的挤地铁的时候,华人已经开始闹着要市府关闭学校。微信上,华人圈子里笑话“傻老美”的贴子层出不穷。

 

这多少有点匪夷所思,美国人并不是本山老师演的那位“我叫不紧张”,其实以往他们普遍比华人更爱紧张,一场即将到来的小雪能让全纽约的马路铺满半寸厚的雪盐,一个飓风警报也能让纽约地铁全面停运。我想这次两队人马的表现掉了个个儿,大概是因为华人从中国出现疫情开始就密切关注着事态的进展,美国现在正在发生和尚未发生的一切,他们都已经见过。就好像活过了一辈子以后再照原样从头活一遍,虽然有点无聊,但肯定会避免很多误区,活得更顺畅一点。而大多数老美就像初生牛犊无知无畏,大概也因为他们对中国那边发生的事压根没有真的关注过。

 

从超市购物回来的路上碰到了邻居麦克,这个理论立竿见影的得到了证实。先介绍一下麦克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吧,去年夏天我俩在公寓的游泳池边聊天,说起物质所能带来的幸福,我向他转述过一个中国朋友的理论:虽然对一个饥饿人来说一个馒头带来的幸福和皇帝娶个新妃子差不多,大部分人在妃子和馒头之间还是会选妃子。麦克听完满脸好奇急切的问:“真的,中国,他们那边现在还有妃子啊?”

 

好了,如果你以为他是个高中辍学的大老粗那你就错了,他在去年提前退休前是本地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摄像。换句话说,就算民族自豪感高涨的中国人觉得难以接受,这基本就是美国大众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水准。

话说我跟麦克在路上遇见后话题自然绕不开新冠病毒,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我:要小心啊,你的消毒水买够了吗?

他:没你说的那么紧张吧?都是你们这些媒体闹的。

我:别挤兑媒体啊,你不也是媒体的吗?

他:我退休以后很少看新闻。还是你得小心,你还在一线呢。唐人街现在是不是像空城一样啊?

我:现在这已经不止是唐人街的事了,这个病毒所有美国人都会受影响的。

他:我知道我知道,但重点还是唐人街啊,我们这个区还好吧。还是你得小心,你还在一线呢。

我:还是准备点物资吧,这个病毒挺厉害的。

他:不是只影响老年人吗?

我:中国那边三四十岁没挺住的也很多啊。

他:三四十岁?真的?我可五十多了啊。不过还是你得小心,你还在一线呢。

我:汤姆汉克斯前天已经确诊了。

他(表情严肃起来了):啊,汤姆汉克斯,真的?!

我:CBS电视台已经有人确诊了。

他(表情更凝重了):啊!是记者还是摄像啊?

然后他瞟了我一眼说:我就不明白了,这个该死的病毒是怎么在美国突然闹起来的呢?

我(表情也很凝重了):麦克,那些不重要了,你就听我一句劝,对这个病毒要重视啊。

他:嗯,是啊,连汤姆汉克斯都中招了,那我是得好好想想了。你也要保重啊,你还在一线呢。

我:你不在一线也要保重啊,要是你中招了,那咱们楼可能就都不好了,我再保重也没用啊。

 

我把这段对话写出来不是想揶揄麦克,人,都是一样的,有谁真正会去在意“遥远的哭声”呢?所谓感同身受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自己人”受到影响的时候才会发生吧。但从这个角度说,病毒是个有趣的东西,它即要求你跟别人保持距离,把他人当成行走的病毒一样防范,同时也让你明白,大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帮别人防病也是在帮自己。这个时候,还区分什么“我们”和“他们”,不管是基于肤色国籍还是意识形态,都挺白痴的吧。

 

 

话题:



0

推荐

荣筱箐

荣筱箐

5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纽约记者,Alicia Patterson fellow 微信公众号:对着镜子说中文 Rong Xiaoqing is a reporter for Sing Tao Daily in New York. She also writes for various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publications in the U.S. and China. Her articles appeared in Foreign Policy, The New York Times, National Review, the New York Daily News, and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mong other publications. She writes a few columns for various publications in China. Rong has won multiple awards from CUNY J-School,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Deadline Club and New America Media. She received grants from the 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 and the Fund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and is currently an Alicia Patterson fellow.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