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月29日,雨,48-54华氏度

 

有个叫“唐山笑狼”的大哥,冒充海外华人录了段视频,眼泪汪汪说自己后悔放弃中国国籍,现在只能在外国接受病毒带来的报应。我说大哥,首先呢,作为身居海外的大河北的老乡,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您,唐山不是海外,您从卧室窗户里看到的也不是天下。

 

要是您这是在自家卧室里录着玩自娱自乐也就算了,可您这视频点击已经好几十万了。作为海外华人就必须得负责人的说两句了。得罪了。

 

”二十多年的国外生活,让我把生我养我的国家忘得差不多了。“

 

大哥,要真这样,这是健忘症前兆,得治。

 

一个人对祖国的记忆从根本上来说并无关宏大而抽象的国家概念,而是根植于父母亲人、儿时的伙伴,从小长大的那座房子,晚餐桌上那碗热粥,街角商店摆在柜台玻璃板下面的画片和芝麻糖球,课本上那首”床前明月光”,那个抄了一大本“花谢花飞飞满天”送给你的隔壁班男孩(或女孩),那位动不动就用粉笔头丢在你头上的班主任。还有那些在十个人一间的大学宿舍里、在没有独立卫生间的胡同平房里、在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里,唐吉珂德式忧国忧民的激辩和思索。

 

这些鸡零狗碎一地鸡毛的东西大概不同于你想象中“国家”、“民族”的概念,可这就是一个人身份认同的基础,想忘也忘不掉。别说海外华人,我的一些在中国长大、并没有中国国籍的“老外”朋友,现在虽然已经身在纽约,说起“回国”指的都还是回中国。

 

“两个月前,我看到国内的病毒蔓延,和那些恶性消息,我就觉得这一切跟我毫无相干。”

 

大哥,盗亦有道,胡编乱造也要讲逻辑。海外华人中全家移民的比例并不高,家中尚有七八旬爹妈的一大把,就算爹妈也都出了国,谁还没个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事、发小、老邻居?要是这些人跟你毫无相干,谁有?迪斯尼的米老鼠和《星球大战》里的外星人吗?

 

虽然现在并没有切实的数据出台,但很多一线医护人员的一手观察已经发现,这次疫情中,海外华人普遍比当地非华人感染病例低,这跟华人准备充分,早早戴起口罩、储备粮食不无关系。如果不是从一开始就心急如焚的实时跟踪国内的疫情,你以为海外华人这次先知先觉的正确思想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看着那些被病毒感染的医护人员,和国人痛哭流涕的样子,我好象连祖国加油这四个字都没说。”

 

大哥,这一点你说对了,这次我真的没有听到过很多海外华人在曼哈顿五大道上挥舞五星红旗高喊“祖国加油”。但请问这些算是在给祖国加油吗:

 

截至2月7日,浙籍海内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累计捐款16614.8万元,捐赠价值9084.64万元的医用物资,合计捐资捐赠25699.44万元。

 

在澳洲12个高校中国学联及社团和学生会联合发布官方捐赠通道,截止1月29日已经筹集捐款额达18825元人民币。

 

截至1月30日,旅日侨界及日本各界累计募集善款1357.8万日元、人民币1132.5万元,筹措近284万枚口罩、7.3万余套防护服、8万余副护目镜、1吨消毒粉、2.6万副橡胶手套、6千个体温枪、1万个体温计。

 

在美国,单是纽约唐人街的几个福州人社团,到2月5日筹到的款项就包括:旅美福州亭江中学校友总会10万美元、美国福建猴屿联谊会50万人民币,福建川石联谊会20万人民币。

 

美国香港总商会、美华总商会、美国亚裔社团联合总会筹到的100万只口罩,1月29日号就从纽约启程运到武汉......

 

“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想有一个稳定的国家,安稳的活着。”

 

大哥,这次你只说对了一半。这个世界人来人往,每个人在寻找着一个适合自己的家。“稳定的国家”当然是必须的,比如现在大概没人愿意移民去利比亚。但“安稳的活着”可以有很多定义,这完全是个人化的选择。

 

你要对人类有信心,人这个物种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就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有为自己做出最佳选择的天生本事。足不出户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闯荡江湖的人心里的想法,但你要知道每个人的选择对他们自己来说肯定都是最好的。

 

还有,你要对祖国有信心,祖国都那么强大了,你还把“去留”这件事当成衡量她成绩的标准,你这不是给祖国抹黑吗?

 

“祖国的怀抱永远是敞开的,慈母天爱的那颗心是永远不会变的。可是咱还有脸回去吗?安静的,享受报应吧。”

 

大哥,您这结尾把天灾归为报应,让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了。咱俩对世界和宇宙的认知实在太不一样,完全没有对话的基础。最后只想提醒您一句,您那自始至终秀出的红眼圈,明显是深度花粉过敏的症状啊。春天的时候我也经常会有这样的红眼圈,这跟忏悔啊,流泪啊,人种啊,国籍啊真的没有尼玛半毛钱关系啊。

 

 
话题:



0

推荐

荣筱箐

荣筱箐

5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纽约记者,Alicia Patterson fellow 微信公众号:对着镜子说中文 Rong Xiaoqing is a reporter for Sing Tao Daily in New York. She also writes for various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publications in the U.S. and China. Her articles appeared in Foreign Policy, The New York Times, National Review, the New York Daily News, and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mong other publications. She writes a few columns for various publications in China. Rong has won multiple awards from CUNY J-School,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Deadline Club and New America Media. She received grants from the 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 and the Fund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and is currently an Alicia Patterson fellow.

文章